幼儿 游戏 案例

幼儿 游戏  案例

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做准备运动,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

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

(上肢运动) 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

(下蹲运动)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

(俯背运动) 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

(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树,引出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小树)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树有什么好处?(能乘凉、小鸟可以住在树上……)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小树。

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和这小树有关。

游戏的名字叫“爱护小树”。

在我们旁边,地上画了个什么图形?(圆圈)小朋友们先拉好小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老师把小树放在圆的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

所以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着小树。

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

”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请你来护树。

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马上跑上去扶住小树,两人交换位置。

如果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没扶到树,就是接着扶树。

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最注意。

3、教师提要求 师:(1)扶树的小朋友叫名字时,声音要大声,清楚,让大家都听得见。

(2)扶树的小朋友要在数完“一、二、三”后才能松开小树。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挤。

4、开始游戏 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让幼儿更清楚游戏的规则。

5、分组进行游戏 幼儿人数较多,可让幼儿分组游戏,使幼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么?大家表现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找出未能扶住小树的原因)我要表扬XXX。

他反应很快,注意力很集中,跑得也很快,小树被他很快的扶住,就不怕大风吹。

小朋友为他鼓鼓掌,也为你们鼓鼓掌,因为你们也很棒 2、做做放松运动 师: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现在和老师做做放松活动,抖抖脚,抖抖手(舒展运动),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记得去喝水。

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做准备运动,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

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

(上肢运动) 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

(下蹲运动)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

(俯背运动) 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

(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树,引出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小树)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树有什么好处?(能乘凉、小鸟可以住在树上……)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小树。

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和这小树有关。

游戏的名字叫“爱护小树”。

在我们旁边,地上画了个什么图形?(圆圈)小朋友们先拉好小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老师把小树放在圆的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

所以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着小树。

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

”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请你来护树。

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马上跑上去扶住小树,两人交换位置。

如果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没扶到树,就是接着扶树。

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最注意。

3、教师提要求 师:(1)扶树的小朋友叫名字时,声音要大声,清楚,让大家都听得见。

(2)扶树的小朋友要在数完“一、二、三”后才能松开小树。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挤。

4、开始游戏 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让幼儿更清楚游戏的规则。

5、分组进行游戏 幼儿人数较多,可让幼儿分组游戏,使幼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么?大家表现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找出未能扶住小树的原因)我要表扬XXX。

他反应很快,注意力很集中,跑得也很快,小树被他很快的扶住,就不怕大风吹。

小朋友为他鼓鼓掌,也为你们鼓鼓掌,因为你们也很棒 2、做做放松运动 师: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现在和老师做做放松活动,抖抖脚,抖抖手(舒展运动),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记得去喝水。

幼儿园游戏案例为幼儿创设了什么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小班幼儿生活规则意识。

幼儿园里有秩序、整洁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文明友爱的相互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规则习惯的重要条件。

我班把礼仪规则教育每个方面的内容画成图片,装饰在教室的各处面上。

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案例分析论文

标签:杂谈观察内容:喜羊羊超市班级:中(2)班 观察者:黄见敏幼儿游戏情况及分析: 今天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轻松的状态,但也感觉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依旧停留在最初阶段,孩子最大的快乐来源于你买我卖,而缺少真正的交互和游戏情节,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角色游戏对孩子的促进作用。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想到了很多问题: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如何体现?2、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越丰富孩子就玩得越好?3、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越多越好?4、教师营造的游戏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间的交往?5、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相互间的交往?今天共开设的内容、人员分配及活动内容:(1)烧烤区:2人烧烤区是今天新开的项目,所以店里的小朋友也很积极,参与的小朋友也很多,大多数小朋友都到小吃店逛了一圈,但是服务似乎还跟不上,所以王永浩不停的叫:东西好了没有,我都饿死了。

建议: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一下烧烤区,可以发动幼儿制作菜谱,并为幼儿提供食粮的餐具,并学习必要的接待礼仪。

(2)食品区:2人今天陈浩磊、宋佳阳小朋友表现挺好,既能用语言和顾客交往,还能在有空的时候整理物品,顾客还是比较多,但有的时候顾客扔下钱拿了东西就走。

存在问题:在没有人购买的时候,食品店里的服务员就会显得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买卖的行为太单一,而且非常的随意。

建议:是否可以请三个服务员,两个上班,一个休息,大家轮流,这样就使得三个幼儿有了上岗机会,既给两个服务员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也满足了幼儿想到其他区域玩的欲望。

另外是否能够在适当增加食品店的品种,并有不同的标价,帮助幼儿学习初步的货币价值意识。

(3)水果、蔬菜区:1人今天的菜场生意清淡,可能和烧烤区有关,因为今天烧烤区为新增设的,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没人买菜了。

而且一开始只有一个服务员,一个人干坐着。

建议:三个有关于购物的主题是否能够和在一起,然后有明确的标示,并有不同的价格标签,也可以增加一些食品加工之类的,以丰富购物主题的内容。

活动反思: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当店员,顾客与服务员之间能有基本的对话。

孩子们对烧烤区的兴趣较浓厚,蔬菜区却略显清淡,在下次活动中,我们会考虑将这两个区进行合并,生意互补。

还有在活动中,孩子对钱使用的很快,导致钱不够用,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增设一个“银行”,不仅增加角色,而且解决钱的流通。

同时,还可以丰富幼儿的交通方式,不要总是走着去很累,可以增设一些交通,如公交车、的士等。

总之,角色游戏的指导需要经过观察游戏——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继续观察——总结游戏的阶段,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根据问题制定策略,并在下一阶段的游戏中进行再观察,也许调整后的策略不一定对游戏有帮助,但是只有在反复观察、调整、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找到真正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途径,而且及时对自己的反思过程进行记录,就是形成正确指导策略的基础。

也许今天我所看到的角色游戏也很片面,因为一、二次的观察存在着一定偶然性,我所提出的建议不知道是否可行,但是这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并能去思考并积极地寻找解决方式,幼儿的游戏始终属于动态状态的,游戏中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定策略,使角色游戏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原地踏步的简单的重复过程,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幼儿相互的交互,合作促进其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对语言的运用。

分享 红博之窗2010-11-16 10:14:32 [举报]观察内容:娃娃家(3)观察班级:小(2)班 观察者:郑燕活动准备: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指导要点: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

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活动反思:通过前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

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思钿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曾弈会在一…

幼儿招教答题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游戏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获得愉快体验的基本活动。

在各种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游戏的考察基本是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

在单选题中的考察较为简单而且理论化,在案例分析中考察则更多的是基于对幼儿园游戏的理解基础上的。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解答有关游戏的案例分析题,苏程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理论依据(一)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1)以自身为媒介:游戏者和旁观者(2)以材料为媒介(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3.确定指导的时机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1.介入的角色定位(1)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和导演者(2)支持者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和游戏带头人2.介入的时机(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3.介入方式:外部干预和内部干预4.介入的注意点(1)分层次指导(2)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3)及时退出二、解题思路1.解读材料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关键词,从而可以确定考察的要点。

2.联系理论发现考查知识点之后,可以联系理论依据,从而增加解答的正确率。

3.确定思路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论知识与材料的联系,最终确定解题思路。

三、案例分析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区活动,文文在邮局里无所事事,摆弄一个称重器。

在此之前,孩子们没有“邮局”这个角色游戏的经验。

教师看到这种情况,拿了一个盒子走过去,对文文说:“我想把这个寄到超市去(旁边有超市游戏区),你能帮我称一下吗?”文文马上接过盒子,放在称重器上,看了一下,说:“100克!”教师问:“多少钱?”“10块钱。

”教师假装付了钱,文文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壁的超市。

接着,有几个小朋友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将一些东西寄到旁边的医院、美容院、娃娃家,邮局变得热闹起来。

请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干预幼儿游戏的。

【分析思路】1.解读材料:考察游戏的干预和指导2.联系理论:干预的方式、游戏指导策略3.确定思路:理论联系游戏材料【参考答案】1.幼儿教师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例如案例中教师看到文文在邮局里无所事事,摆弄一个称重器,所以教师及时赶过去进行游戏指导。

2.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是内部干预的方法,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带动了幼儿游戏的开展。

例如:案例中教师走过去对文文说:“我想把这个寄到超市去(旁边有超市游戏区),你能帮我称一下吗?”3.教师介入的时机适宜。

例如:教师看到文文的表现后进行适时指导,当游戏开展起来之后老师适时的退出游戏。

案例中老师以顾客身份参与幼儿的邮局游戏,虽然没有给幼儿直接建议他们该怎么做,但以角色行为暗示了游戏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如何进行游戏。

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参与游戏、通过角色行为给予游戏暗示的方法比简单的几句建议来得更有效。

综合以上分析,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游戏活动中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在今后的考试过程中,各学生能够根据解读材料、联系理论和确定思路这三个环节在案例分析题中获得拿分优势。

结合案例分析幼儿游戏有什么特点

【案例1】小名是个3岁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

小名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名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1】3岁3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

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小名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

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案例2】早上来幼儿园时,冰冰很伤心的抱着奶奶哭不肯进入室内。

在老师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进入了室内,但是冰冰仍然无法停止哭泣。

这时孩子都在吃饭,老师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着冰冰的手,同时看着他的眼睛,“冰冰,我们单独聊聊吧。

”冰冰这时的情绪已经有所缓和,虽然仍在抽泣,但已经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冰冰,幼儿园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你,他们都等你来吃饭呢,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冰冰。

”看冰冰的情绪有所缓和,老师说“那我们拉个勾吧,一会儿好好吃饭”。

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师拉了勾然后自己去洗手,然后又很安静的开始吃饭。

冰冰快吃完饭时,“冰冰,我们明天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好吗?”冰冰只是看着老师,老师又用缓和的语气说“你这样哭奶奶会伤心的,而且眼睛会痛的…”没等老师说完,冰冰用一只手捂着眼睛,另一只小手摆动着“别说了,别说了”。

【分析2】1、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

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学前前期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但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情。

2、 针对冰冰早上入园的哭泣,她的情绪反应应该完全是与社会性需要有关。

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对家人很依恋,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别的时刻对他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恼,也不想用这种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别,但他毕竟是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从案例中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闹人。

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从冰冰的语言发展来看,她已经能够很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现象应该是减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不愉快的情绪也在逐渐形成。

3、 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时,尽量给孩子时间调整情绪。

早上入园前尽量用言语鼓励孩子。

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现很棒,而且爸爸妈妈会在视频上看见你的;我们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进幼儿园并不是不爱你了,我会想你的。

”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用充满爱的眼神看着她,让她明白虽然把她送进幼儿园,但是对她的爱是不会变的。

幼儿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其间接原因不外乎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教职工的责任心差及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等三方面有关。

34个案例中,兼有两种以上间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总数的44.1%。

1、 间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34个案例中,高达79.4%的事故与此原因相关,说明幼儿园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与管理不善有关,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儿园没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完…

如何支持幼儿游戏和区域活动中的学习

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得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性包括直接的支持和间接的支持。

直接的支持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眼神、表情、动作等方式,给幼儿一定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推进活动的发展。

间接的支持是指教师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创造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提供等等。

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与“有准备的环境”互动,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采用支持性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尽力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以消除幼儿的顾虑与压力,帮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像巡警一样,到处观察是否有幼儿做出“出轨”的行为。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马上给予制止。

在这样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欲望和行为都会大打折扣。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尽量少发号施令,多观察,多倾听,多以商量的方式引导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的心理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激发他们自主性学习的欲望。

1、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而这些学习方式却常常与任性、顽皮、偏执等联系在一起,他们常常以一反常规、钻牛角尖、刨根到底的提问等等形式表现出来。

3到6岁的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意识还很朦胧、很脆弱,需要老师给予鼓励和保护。

案例:在结构游戏中,几个幼儿正在用积木搭建马路上的汽车,有幼儿提出把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去,可是用什么来造高速公路呢?这时候,一个幼儿把几个塑料篮子里的积木都倾倒了出来,用这些塑料篮子拼在一起当高速公路。

老师看到了,马上批评:“看你们把玩具倒得到处都是,不好好玩,尽捣乱,赶紧把篮子放回去,把玩具整理好。

”一个幼儿自主性探索的游戏被迫终止,幼儿迫于老师的权威,只好按照要求去收拾玩具了。

如果,在这次游戏中,老师能以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方式,并积极地鼓励,肯定,适当地加以引导,结果就会截然相反。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教师不应该带着顽皮、不听话等等主观臆断来否定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行为。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机会,鼓励、肯定和支持他们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使幼儿们不仅遵守了规则,而且满足了自主探索的欲望。

2、宽容幼儿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失误。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尝试着探索、操作,但是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想法并不完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候,教师应当主动地去了解幼儿产生那些想法的直接动机,并及时地帮助幼儿树立重新尝试的信心,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

案例:在美工活动区,幼儿正在用颜料粉刷小兔家的新房子,可是觉得老师提供的画笔太小,粉刷起来太慢,于是,就想将房子放倒,将颜料直接倾倒在墙面上,结果可想而知,弄得满地满身都是颜料。

看到这样的结果,幼儿感到很懊恼、很后悔,等待着教师的发落。

如果教师轻率地去批评幼儿,就会大大地挫伤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勇气。

教师应当对幼儿引导启发,与幼儿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共同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拓宽思路,创造灵活多样的物质环境。

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沃土。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材料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

1、灵活的时间安排。

从时间上来看,给幼儿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和延伸区域活动的时间。

如果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所进行自主性探索未完成,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安排,在延伸区域活动的时间里继续完成。

从时间上,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保障。

2、高效能的空间布局。

从空间安排来看,幼儿以一个活动区域为探索的主要空间,以其他活动区域为辅助探索空间,发挥区域布局的高效能。

如幼儿所进行的探索活动需要跨及几个区域,教师应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地使幼儿提高自主性学习的效率。

3、参与式的活动情境创设。

区域活动的情境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

让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情境的创设,是自主性学习的开始。

在创设区域活动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参与的过程,更是自主性学习的过程。

当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情境喜欢了、熟悉了、理解了,自主性学习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方法会更加多样。

4、多样的活动材料。

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工具、游戏道具、探索学具、娱乐玩具。

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

当幼儿对活…

970797游戏攻略网 » 幼儿 游戏 案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