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太阳系

游戏太阳系

求一款手机端可以模拟太阳系的单机游戏

太阳系的疆界半径范围确定: 1.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约为40天文单位。

2.按彗星起源假说中的柯伊伯彗星带,是50~1000天文单位;依奥尔特云(Oort Cloud),是10万天文单位~0.5光年。

3.依太阳风层顶,为100~160天文单位。

4.理论计算得到的太阳系引力范围为15~23万天文单位。

注:1天文单位约1.496亿公里 1光年约9.46*10^12公里 注意,现在测距方法已经相当精确,遥远恒星距离都可测(精度另说),激光测距可算月地距离到厘米极。

应该说这些距离的测量也是相当准确地,只是我们表达时四舍五入了。

参考资料:科学出版社《简明天文学教程》 在加利福尼亚帕萨提那举行了年度行星科学部会议(Division for Planetary Sciences,DPS),其中一份报告把太阳系的边界定在正好越过冥王星轨道之外,大约离太阳50个天文单位(50AU)处(1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尽管有一些在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的天体已经从这一位置被抛出,但是天文学家仍没有发现迄今还停留在离太阳50AU出生地处的天体。

一个比太阳系形成理论预言近的边界,预示我们的行星系统形成时是惊人得小,或者有一些外延物质从新生的太阳系中分离了出去。

哈佛大学史密顺尼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布莱恩·马斯登(Brian Marsden)说,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许多,但不是没一个,太阳系“真正止步于海王星”而冥王星只是一块较大的原始残骸。

“这是一场需要技巧的游戏,”尼斯(Nice)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布雷特·格莱德曼(Brett Gladman)说,“当我检查我们的数据时,我认为并没有真正有关边界的证据。

”边界之外几乎没有可以被发现的物质。

虽然研究者汇总源于他们望远镜深空巡天的有关边界的证据,但具体的证明仍需要等待明年对现有数据的比对。

一个渐渐变近的太阳系边界不仅仅只包含着对太阳系领土的暗示。

柯伊伯带(the Kuiper belt)(形成行星的原始气体、冰块和尘埃遗留下来的一个物质盘)的范围,提供了行星如何形成的暗示。

一个50或55AU的边界意味着太阳系的原始行星前结构(preplanetary disk)比我们现今在年轻恒星旁观测到的要小得多,或者它可能非常近的靠近过一颗新生成的恒星——有许多物质被剥离了。

边界的支持者把边界设在今天柯伊伯带的外延极限上。

年轻巨大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引力把巨大的球状原始原料抛至遥远的外延,它们在离太阳1万AU处形成了奥尔特云(Oort cloud)。

然而,45亿年后,按照望远镜巡天的推算,大约有100000个直径100km的天体还在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上。

太阳系9大行星太阳系有哪9大行星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九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

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家族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它们当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颗,对这五颗星,各国命名不同,我国古代有五行学说,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这并不是因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树木才这样称呼的。

而欧洲呢,则是用罗马神话人物的名字来称呼它们。

近代发现的三颗远日行星,西方按照以神话人物名字命名的传统,以天空之神、海洋之神和冥土之神的名称来称呼它们,在中文里便相应译为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还有几个候选的 1.谷神星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约有50万颗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它们一般无法被肉眼看到。

1801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这些小行星中发现了谷神星,其外形几乎为球体,直径近1000公里,质量近95亿亿吨,大约相当于月球质量的五十分之一,在小行星中排名第一。

电脑模拟研究显示,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

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

2.卡戎 于1978年7月被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卡戎”,在冥王星赤道上空约1.9万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运转,其运行周期与冥王星自转周期相等。

近年来的观测表明,“卡戎”其实与冥王星构成了双行星系统,同步围绕太阳旋转。

另外,“卡戎”的直径超过1000公里,质量约为190亿亿吨,大约是冥王星的一半,其密度与冥王星相似。

有专家推测,远古时冥王星与一颗庞大天体发生了碰撞,导致一大块碎片从中分离出来,最后形成了“卡戎”。

3.齐娜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布朗于2003年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天体,将其暂时编号为“2003UB313”。

2005年7月,布朗正式宣布了这一发现,并称该天体为“齐娜”(神话中的一个好战女神)。

这颗天体位于海王星公转轨道外的柯伊伯带中,据专家推算,它距离太阳约160亿公里,其表面温度约为零下248摄氏度。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齐娜”的直径可能有2400公里,比冥王星多100公里左右。

有专家认为,这颗天体可能还有一颗卫星

求一款模拟宇宙的手机游戏,类似宇宙沙盘

太阳系行星2,这是我唯一玩过的宇宙游戏。

介绍:本游戏不仅有行星卫星,你还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系,你还可以有 军队,每一个行星只要有足够质量就可以创造 飞船……进化:小行星,行星,小型恒星,中型恒星,中子星,黑洞。

如果要下载,请在拇指玩下载汉化版,由于此游戏是美国人制造的,软件大概有49m。

有一个游戏,控制一颗小行星去碰撞比自己小的行星,变成大行星最后…

星噬星噬(Osmos)是一款2009年独立游戏节获奖作品,玄奇抽象的风格,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都很吸引人。

游戏的内容就是控制一颗小小的星系不断地吞噬外圈是蓝色的比自己小的星系,直到达成游戏目标。

游戏分为三大章节,A章节里,玩家要试图变成最大的一个星团。

F章节,要在更真实的宇宙环境里成长,比如在大星球的轨道上。

S章节,玩家要在一个区域里追逐电脑控制的对手。

游戏的目地就是变大,而玩家移动时会喷射出自己的体积,游戏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种矛盾,要变大就要移动,要移动就会变小。

让大家一直在两种矛盾中做选择。

作为操作,由鼠标控制喷射方向,点击进行喷射。

如果连续喷射的话,喷射出的体积会越来越大,移动速度也会立刻变快很多。

不希望损失体积的话,可以间隔的点击鼠标,会慢慢的加速。

但如果玩家都是慢慢悠悠的移动,那游戏就失去了乐趣,所以有了像S章节那样的设计,必须快速移动才可以追上对手。

游戏的细节很值得称道,在F章节中,星球引力表现的很真实,越靠近星球的尘埃受引力影响越大。

如果试图逆向运动的话,很容易被吸入。

移动时喷射出的体积,会喂大其他尘埃。

其他不可吞噬的尘埃由红色表示,随着玩家体积变大,会慢慢变为可食用的蓝色。

其他还有很多细节,要大家自己去发掘了。

太阳系行星2《太阳系行星2》(Solar 2)是一个开放的宇宙沙盒式游戏,允许玩家利用在太空自由漂浮的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建立自己的行星系统。

任何靠近你的星球的物质,只要它的质量比你小,而且不属于另一个系统,都会开始自动地按轨迹围绕着你的星球转动。

你能通过按键k(用鼠标点一下)吸收轨道行星以扩大你自己的质量,虽然它仍然要求你保留一些行星在自己周围,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以及军事和防御机制的增长。

无限的宇宙存在一些其他的行星系统,在你移动你的行星系统去探索遥远的宇宙边缘时,就会遇到不少。

它们中有些行星系统在你靠近时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并且对任何威胁它的和平或霸权的行星派遣攻击舰艇和发射激光。

看这些星际战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再加上以自己的方式奴役战败方的行星和外星人也会让你满意的。

在宇宙中还有一些黑洞,有强大的引力,如果路过,就会损失星系(有时包括你)。

楼主如果满意请采纳。

世界上最大的游戏

目前世界上最大游戏NO10 排名10.《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20.2GB9.《原力释放:终极西斯》——23.5G8.《幽灵行动:未来战士》——25GB7.《狂怒》——25GB6.《Tera》——25GB5.《柯南时代》——26GB4.《神秘世界》——30.8GB3.《马克思佩恩3》——35GB2.《炽焰帝国2》——70GB1.《微软飞行模拟》——70GB 如果下载所有地图包,这款游戏的容量会达到毁天灭地的300G左右。

求单机游戏

质量效应系列 《质量效应》是由加拿大Bioware公司(代表作:《 博德之 门》、《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 翡翠帝国》、《 无冬之夜》)开发,由Microsoft Game Studios发行的一款PC、XBOX360双平台的动作射击兼 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将会以三部曲的形式推出,因此《质量效应》也被称为《质量效应:第一部(Mass effect :Part one)》。

Bioware宣称三部曲将会在XBOX360的寿命内全部推出,同时XBOXLive还会在三部曲之间不间断的发售独立的章节来进行剧情之间的连接。

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是宇宙维和组织幽灵(Spectre)中惟一的一名人类精英队员约翰·薜帕德(John·Shepard),为了宇宙的安宁而展开伟大的星际冒险。

游戏将角色扮演与动作射击相结合,玩家在游戏中能在所有可选角色中自由切换,游戏的人工智能(AI)系统十分出色,如需制定更为具体的作战方针,也可用暂停键开启指令菜单。

玩家可在这里设定详细的战斗指令,调整角色的特殊能力。

游戏中可使用的武器和异能(超能力)种类十分丰富,可以用异能来“隔空取物”,也可以用强力的武器将敌人烧成灰烬,通过武器与异能的搭配,玩家可以自由组合出多种独特的战斗方法。

游戏特色 《质量效应》角色配音员(14张)游戏中主角约翰·薜帕德(John·Shepard)将可组织自己的精锐小队来进行。

随着游戏剧情的推进,将会有各种不同外星种族的成员会加入。

游戏的整体画面表现非常精致,充分表达出游戏的科幻风格无机感,而形形色色的外星种族角色乃至于敌人等,也有著抢眼的造型与生动的演出。

实际展开登陆冒险前,玩家必须先编成冒险小队,不同队员可拥有各自的职业、能力参数与攻防技能,可透过点数分配的方式来强化能力,并逐步解开锁定的隐藏能力。

战斗采用高自由度的即时动作方式进行,画面采第三人称,可快速掌握周遭战况、随时暂停对其他队员下达作战命令。

还可施展如“Biotic Effects”这样的超能力来束缚并解决敌人。

除了白兵战外,也可以驾驶装甲车「MAKO」以强大火力来歼灭敌人。

游戏的冒险舞台遍及全银河系各角落,薛帕德将指挥星际战舰诺曼底(Normandy)号,在银河系的各星系间,以及各星系的行星间移动。

在未知的行星登陆进行探勘,寻找外星生命与古代遗迹。

除了一般行星之外,能探勘的地点还包括小行星或者是废弃的太空船等等。

行星上的第三人称射击部分《质量效应》所涉及到的星球场景足以用浩瀚来形容。

每个行星都有著各具特色的地形地物,不论是自然景观或者是人工建筑物的描写都非常细致多样化,光影与水波的环境特效也有抢眼的表现,让玩家体验多变的冒险乐趣。

游戏中的场景丰富,剧情发展和完成任务的自由度也自然因此受益良多。

但场景的建模并未因为数量众多而偷工减料,相反,星球地形、建筑工事,还有因应所在星球的气候,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植被这些都表现得相当出众,巨细无遗。

光照效果,远景的动态模糊,喷泉和溪流的波光粼粼,爆炸引起的火光冲天,释出超能力天赋时形成的能量力场这些特效同样极为炫目,就是明显的掉帧现象让人略感不快。

《质量效应》里的人物3D模型相当精细,角色的3D多边形模型几乎可以与普通CG动画中的人物模型相提并论,其精细程度着实让人感到震惊。

人类面部的胡渣、肤质和服装的纹理这些局部的细节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外星人皮表的褶皱凹凸,机械种族的金属和重量感也表现得很到位。

创建角色时还能通过强大的自行定制功能对角色的脸型、眼睛、鼻子、发型等进行细致的调整。

诺曼底号上的驾驶室或许是BioWare并不擅长制作射击类型游戏的缘故,碰到一些空间比较狭小的场景中展开枪战的情况时,在边转移边射击的过程中,游戏的视角显得很混乱,通过掩体保护并进行探头射击的效果也比较鸡肋,在遇上有时间限制的任务时,还不如直接冲上前近距离扫射来得直接有效。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赶在圣诞黄金档期发售的关系,《质量效应》和同期推出的另一款UBISOFT(育碧软件)大作《 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一样,出现了不少的BUG,就连BUG的性质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是和贴图错误有关的,角色突然无故出现隐形、悬空之类的诡异现象是时有发生。

由于不是个别现象,看来都是因为赶着出货,后期调试工作没做好引起的问题。

游戏背景 2148年,人类于太阳系的火星上发现了一些古代科技,并借此建造出能作超光速飞行的太空飞船,自此开启了人类梦寐以求的太空探索之旅。

2149年,人类又发现冥王星的小卫星冥卫一是古代科技制造的质量中继器(Mass Relay)。

利用这种质量中继器,飞船可现实更为高效的星际旅行。

经考查后了解,建造质量中继器的似乎是一个叫普洛仙(Prothean)的外星文明,这个种族已经灭绝,普洛仙人曾经是银河系的统治者。

2204年,当时人类藉由古代外星文明普洛仙所遗留的先进科技自由往来于银河系之间,并挤身银河系各高等文明种族所组成的银河议会成员。

但银河系陷入了无止尽的灭绝轮回中,传说说一个叫收割者(reaper)的古老神秘机械种族,每隔5万年就会入…

970797游戏攻略网 » 游戏太阳系

赞 (0)